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文苑 / 文苑拾贝 / 正文

《论语》在现代

时间:2016-11-05 作者:张娜 点击:[]

《论语》 作为孔子思想的经典语录,为许多人所拜读,也当为国人所共品之。相比于往年我因考试而死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至于灰心麻木、听之任之,在这几天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畅游在《论语》哲思的海洋中,却发现原先的晦涩难懂却令我如痴如醉,愈发感受到《论语》的精髓像新生母乳般甘甜可口、洗练身心。

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曾读过、背过这句话,可很多人中的大多数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知,根本未能体会到孔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认为孔子在21世纪早已失了市场,令我感到羞愧的是我曾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可是,在我对《论语》细读之后,我发现孔子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这么多,他强调的是学习之最高境界是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他强调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仰慕你的才能从远方前来拜访;他强调的是真正聪慧而高尚的人是即使不能为人所称道却能淡然处之的人。相对于现如今中国教育中实践能力的缺失,相对于无数人陷入物欲横流的漩涡中而无法自拔,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不知而不愠”在这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孝悌”是孔子思想之一,孔子曾说过:“孝悌即仁义,家国通天下,内圣亦外王。”是啊,若是一个人连“孝悌”都做不到,那么何来的“亲亲尊尊”,又何来的“家国天下”呢?曾听中哲老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老家曾有这么一个人却非人,他游手好闲,败尽家财,心有不顺便以殴打父母出气,他的两个兄长看不过,在忍了多次之后,失手打死了他,自古以来,杀人本偿命,可这个“杀人”却得到了全村人的称赞,其两个兄长也罪未致死。由此事看出,失孝悌之人,即为禽兽不如之人,最起码身为禽兽的乌鸦和羊羔却也知道反哺和跪乳,故说我们要继承孔子的“孝悌”思想,秉持赤子之心,成孝悌之义。

众所周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那么我们就来谈谈“仁”是什么,有人说“仁”不就是“仁义”吗?我想说,如果你觉得流传千年而与时俱进的孔夫子思想如此简单的话,那么贻笑大方自是不可避免。细品《论语》,我懂得了孔子之“仁”非来自外在,而在于内心,即“自觉安仁”,注重内在的道德性,进而从外在表现出来,惠泽他人,即达到“爱人”,方为君子。谈到“克己复礼”,许多人说这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其目的在于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强调等级的严密性,可在我理解则不然,我认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一种文明的返璞归真,就像“孔门四箴”即说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非统治阶级曲解的等级制度。而这“仁”在现代,自是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就像一直辩论不休的“老人倒了扶不扶”问题,我相信每个人见到了这种事都会去帮助老人,就算是大奸大恶之人见到了必也有一瞬间的内心抉择,“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本于内心,关键在我们的选择。

总之,在这个浮躁的21世纪,愿孔子之思想丰碑屹立不倒,愿我们于浮华中见真知,以仁行天下。

上一条:《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二) 下一条:《金枝》读后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