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穷尽一生的追求是出于什么目的?生命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当我看到屏幕上的李雪莲拿着小木凳和粗麻绳准备随便找一棵果树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我这样思考着。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李雪莲,因为前夫否认和她假离婚并诬蔑她是潘金莲而不满进行告状的故事,这个状一告就是十年,从县政府告到中央,直到她前夫意外死亡了,这个状没法继续告下去的时候,李雪莲觉得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就有了准备上吊的这个情节,穿过树梢的斑驳光影照在她苍白的脸上,失去光芒的眼睛让我感到可怕。“活着没意思了。”她这样说道。
那么,人穷尽一生的追求是出于什么目的?生命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
对电影中的李雪莲来说,证明自己的清白:“我不是潘金莲。”就是支撑她克服各种困难奔波在告状路上的动力。为了纠正这句话,她与形形色色上上下下的人打了十年的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却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直到这个告状因为前夫的死亡而不能再坚持下去的时候,李雪莲也准备随之放弃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生命。可是如果李雪莲一开始就没有坚持丈夫的告状呢?没有了这种坚持了这么久的付出和不甘心,是不是会放下的更轻松一些,是不是会对自己的生命更珍重一些?这让我想到了伊壁鸠鲁学派所提倡的“享乐主义”,这里的享乐主义不是字面上理解的“享乐”,他们所主张的快乐绝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之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是否能让自己获得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而不是相反?2、这是否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这个选择就不是一个好选择,放弃才是明智之举。影片中的十年来,告状的结果已经不是李雪莲追求的目的,能告状以及告状的过程才是支撑她生活的动力,如果李雪莲能及时问一下自己这两个问题,趁早放弃的话,也就不会想要轻易地想要随着告状的不能继续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就在李雪莲准备跳下小木凳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果园的园主冲出来抱住她劝说:你在这上吊会影响我们果园的生意,不如帮我个忙去对面的果园吊,别一棵树上吊死,换一棵树耽误不了多长时间。这么一折腾,李雪莲想通了,她不死了。夕阳余晖的照映虽然代表着落日西沉,但也预示着第二天的新日重生。换一种思考方法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却是能将一个人拯救于生死边缘。换种活法吧,当时的李雪莲大概这么想。
人穷尽一生的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或许就是能够保持排除情感困扰之后心灵的宁静之乐吧。子贡问孔子哪个字对人来说最重要,孔子说是恕吧。不仅是后来的李雪莲,还有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个恕不只是恕别人,还要学会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