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历史系1班 白馨月
近年来,“文科无用论”在愈发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再次沉渣泛起,尽管财经类专业也一并列为广义上的文科范畴,但人们往往对传统的文史哲学科仍抱有一种其不过是“闭门造车”的刻板印象。历史学作为文科的中流砥柱,逐渐也出现了浮躁风气乃至“伪史”现状。此外,大众对部分史实的错误认知以及历史价值的错误定位,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历史学的学子,或许我们并不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全部投身于历史学的建设,但在读的四年期间里,我们应培养出相应的史学情怀,承担起向大众传播正确史观的责任。
一、家国情怀永不过时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2]]“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他所生活的价值共同体(包括家乡、民族以及国家)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今天,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晰的前提下,熟人社会中人与人固有的紧密感被打破,“族群意识”迅速贬值,个体的价值无限放大,“小我”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每个人最喜欢强调的观念。但当一个人过分专注个人乃至小家庭的幸福和圆满,而忽略对国家、民族、大众的责任和担当时,家国情怀的结构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引发社会波动。历史者若没有家国情怀,就是读史却不鉴之,是极其危险的表现。
当然,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家国情怀已经被厚植于年轻人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以至于出现极端崇拜或者大汉族主义等现象。历史学子需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对家国的热爱不仅只囿于当下,更应是对中国发展历史过程的热爱。这想必也就是钱穆先生所言的“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怀揣着一份温情与敬意,我们的路会走得更远。
二、“理解偏差”与“娱乐历史”现象警惕
前文提到,当前社会对于基本历史常识仍存有认知性错误。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例,常见理解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3]]
在坑儒事件中,秦始皇具体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方士——侯生和韩众是韩国出身的方士;徐市就是齐国出身的方士徐福;卢生则是燕国出身的方士。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多年出没在秦始皇身边,抓住秦始皇妄图长生不老的心态一直糊弄他,终于引发了秦始皇的怒气,成为了坑杀事件中的主要打击对象。儒生虽在此事件中也遭受打击,但“坑儒”一词实属以偏概全。
当然,如果说这种春秋笔法与人为涂抹是汉朝乃至后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权力而进行的一种隐晦抹黑,历史初学者无法辨别史料背后的情感价值也尚有可原,那么现在所存在的盲目迎合和刻意吹捧的“互联网历史观”则是荼毒心智尚不成熟人群的一大利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碎片的方式之一。一众打着“历史”“科普”等旗号的视频号开始批量化生产同质化的历史历视频。甚至脚本话术都基本相同。前段时间,大批歌颂秦始皇功绩的营销号开始疯狂营造“我迷人的老祖宗”这一人设,并在视频里将秦始皇营造出一种身高八尺,玉树临风,翩翩公子,含恨而终的美强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权崇拜和盲目的历史自信。再次打开史书,我们不难发现:
秦王为人,蜂準,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从最初阴暗多疑的丑人到塑造成一个高大英俊,郁郁而终的帝王,形象变迁的背后不仅将真正的历史娱乐化扭曲化,更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去共情强者,服从强者。长此以往,“伪史”的歪风将人心都吹散吹乱。
三、培养大局观念与人文情怀
罗素曾有这样一句话:“历史学是有价值的,首先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这一点尽管不是它那些价值的全部,却是它所有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史书上的只言片语,而是随着时间的维度延伸出的史实与客观评价。大一时期的任课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令我至今受益匪浅。他讲“史书是胜利者书写,但历史不是”。其实,任何人物放到足够长的时间河流中都会洗涤掉身上的或褒或贬,留下愈发客观的评价。所以,历史学子要目光长远,切记永远不要从一两条史料、一二个人的话语中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也不要用一些固有的、既定的常识去推断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思想。
此外,历史人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文本中,还要存在于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的场景中。想象是历史学的最好的时光机。我们可以是河边浣纱的女子,也可以是乡野打铁的工匠,还可以是权倾朝野的宰相,亦或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历史人要像演员,在不同的视角中“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在不同的身份里寻找角色的共性与时代的渊源。只有有了足够的大局观念和对历史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过去、当下与未来。
结语
技术左右发展,思想决定文明。毕竟威胁人类生存的从来不是核武器,而是按下发射键的那只手。历史学之意义重大人尽皆知,历史学之道路艰难也是事实。身为历史学子,我们要把握的不仅是如何钻研史料的科学性,更要从其中获得让未来少走弯路的钥匙。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冰冷的,只有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世界才会变得温暖而理性。期待你我在仔细探寻和倾听历史往事的回声中,感悟历史的真谛。
[[2]]哈宝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