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青春践履显担当,实践筑梦启新程|历史学院“历久弥坚,史志不渝”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四)

时间:2025-09-05 作者: 点击:[]

夏日灼灼,芳华正好。蝉鸣交织成盛夏的交响,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的学子们步履不停,以实践为笔,以热忱为墨,在职场探索、历史追溯、基层奉献、文化弘扬的征途上,绘就一幅幅青春的成长画卷。每一次躬身实践的足迹,都是与自我对话的契机,与社会交融的桥梁,与时代共鸣的音符;每一份汗水浇灌的背后,都映照出青年学子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心中不灭的担当。

参与社区服务,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成员:2024级历史班 宋于晨曦 

暑假期间,2024级历史班宋于晨曦同学参加了“三下乡”暨青鸟计划个人实践,在泰安市泰山区清真寺社区进行实践,负责活动文案撰写、组织协调与宣传等工作。 

宋于晨曦首先参与了泰山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随后在“看家乡”活动中,走进王林坡红色教育基地、泰山军事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化了对家乡历史的认知;协助社区对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践团队,为团队调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参与英雄山社区“青鸟映红·英雄同行”党史研学活动,在文化长廊深刻感悟学习泰安党史,强化责任担当;在“青春益动 理响泰山”泰山区新时代大学生基层理论宣讲活动中,于社区范围内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获得了社区居民与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 

此次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宋于晨曦的基层工作实践能力,也丰富了其党史知识,使他更加坚定传承红色基因、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

观九一八展陈,厚植爱国情怀

实践成员:2024级人文班 成琬莹 

为体悟历史厚重、缅怀抗日先烈,2024级人文班成琬莹同学专程前往“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实践。 

出发前,成琬莹提前梳理“九・一八”事变时间线与关键事件,做好充足准备。庄严肃穆的“残历碑”上,“1931.9.18”的字样与斑驳“弹痕”直击人心;展区内,泛黄的战地电报、锈迹斑斑的武器、“北大营突围”场景复原,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岁月。期间,她认真聆听每一段语音讲解,在关键展品前驻足记录,并拍摄展区照片,留存这份震撼与感动。 

谈及此次实践经历,成琬莹坦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之旅,更是对心灵的震撼与思想的洗礼。看到“万人坑”遗址史料时,她深切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与遭受苦难的同胞,内心满是悲痛;读到抗日将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时,她又被舍生取义的精神震撼,涌起强烈的崇敬之感。她表示,未来会将此次实践感悟融入日常生活,努力学习知识、积极提升能力,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和平,让爱国之心在实践中愈发坚定。

行政岗练实操,筑牢职路根基 

实践成员:2024级人文班 张宇洁 

暑假期间,为了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场实操技能,2024级人文班张宇洁同学在昊天集团行政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锻炼。 

入职后,张宇洁跟随部门前辈熟悉了集团组织架构与行政工作流程。随后,她投身于多项基础工作,包括整理员工档案并电子化录入,确保信息无误;负责会议前的资料准备与会场布置,成功保障了12场部门例会的顺利进行;协调供应商完成物资对接等。实习期间,她深刻认识到行政工作虽然琐碎,却至关重要,是集团高效运转的基石。同时,她也意识到自身在时间管理和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计划未来加以改进。她表示,这次实习不仅积累了职场经验,更让她对行政岗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寻古城文旅路,探索振兴动能

实践成员:2024级人文班 段修凤 

为探索“古城文化+乡村振兴”融合路径,2025年8月14日,2024级人文班段修凤同学前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聚焦莒国古城与乡村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宣传工作。 

此次实践以“莒国古城文化赋能下的莒县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与实践”为核心,段修凤实地探访招贤镇吉祥玫瑰种植基地,深入了解其作为古城文旅资源背后的产业价值;随后走进小罗庄村、大罗庄村,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详细掌握两村依托古城文旅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验证了“古城引流+乡村承接”模式的可行性。 

此次实践使段修凤不仅直观感受到莒县“古城带乡村”的蓬勃发展活力,更明晰了产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操方向,为后续提出可复制推广的方案奠定基础,积极助力莒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共赢。

投身志愿服务,彰显青春担当

实践成员:2024级人文班 郭栩廷 

2025年暑期,2024级人文班郭栩廷同学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号召,前往青岛市市北区丽景苑社区开展志愿实践。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开展了多元服务:协助整理居民档案,精准更新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信息;助力“爱心助老”行动,为行动不便老人代缴水电费、教学使用智能手机等;参与“清洁家园”活动,清理垃圾、铲除小广告,同时宣传文明政策;加入“暑期小课堂”,为社区儿童成长提供帮助。此外,活动期间,她还协助老师引导孩童、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她表示,此次实践使其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自身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更坚定了她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青春力量服务社会的决心。

暑气渐散,实践的旅程虽已落幕,但青春的成长从未止步。历史学院的学子们,在这个夏天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践行使命——从职场历练到历史探寻,从基层服务到文化赋能,每一份经历都化作成长的养分,每一次付出都凝聚着青春担当。未来,愿学子们带着实践中的感悟与力量,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祖国的广阔天地间,书写更多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同行的青春篇章!

上一条:青衿探史,青鸟履乡 | 历史学院“历久弥... 下一条:志愿服务护安全,群己实践促发展 | 历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