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志愿服务护安全,群己实践促发展 | 历史学院“历久弥坚,史志不渝”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三)

时间:2025-09-05 作者: 点击:[]

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乡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而个体的微光汇聚起来,便能照亮社会进步的道路。这个暑期,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子们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防溺反诈护平安”“乡村振兴送温暖”“个人实践显担当”三大主题,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在躬身实践中传递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历史学子融入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防溺反诈筑防线,携手护好安全关

团队名称:“学史明责·防溺反诈”实践团 

团队负责人:徐华鸣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史明责·防溺反诈”实践团联合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前园村委、莱西市姜山镇政府等单位,紧扣地方实际,共同开展了暑期三下乡“防溺水,反诈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秉持“学史明责、知行合一”的理念,立足家乡实情,深入乡村和社区普及安全知识。成员们身着统一马甲,手持宣传册,向社区居民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核心要点,普及七大反诈利器等反诈知识,同时重点提醒大家远离海洋湖泊等溺水高危区域。实践团成员以青春力量筑牢防溺反诈安全网,助力提升基层民众安全防范意识,让“学史力行”落地见效。

乡村振兴送温暖,田野课堂悟初心

团队名称:“阡陌新程”实践团 

团队负责人:贾亦博 

历史学院“阡陌新程”实践团于暑假期间联合泗水微公益协会,走进兴村等地,依托“久久公益节”平台,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精心筹备,为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送去了米、面、粮油和文具书本等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完成物资发放,更走进村民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倾听并记录乡村发展的口述故事,真正把关怀落到实处。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公益援助,更是一堂生动的“田野历史课”。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他们从“乡土中国”的深厚土壤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养分,更加坚定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青春筑梦桑梓地,共谱家乡奋进曲

实践成员:2024级历史班 刘浩然 

202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2024级历史班刘浩然同学通过“青鸟计划”在曲阜市文旅局非遗科开展志愿服务,聚焦非遗档案整理与社区体验活动,以青年之力助推家乡非遗的保护与传播。实践期间,她细致梳理剪纸、面塑、传统戏曲等非遗项目档案,认真核对传承人信息与技艺存续现状。同时,她参与组织3场“非遗小课堂”进社区活动,协助传承人准备工具、现场引导体验。看着青少年在面塑等技艺体验中萌发兴趣,她深切体悟到,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代际衔接与场景化传播。这段实践经历使刘浩然认识到,非遗工作不仅是对技艺的保护,更是搭建公众参与非遗传承的桥梁。未来,她将以更强的责任感持续关注家乡非遗,愿继续作为传播纽带,让传统之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青羽落处梦生芽,童心园中共葳蕤

实践成员:2023级人文班 高雨涵 

2023级人文班高雨涵同学响应“青鸟计划”,于今年暑假在济南市长清区恒大绿洲第二社区暑托班担任志愿者。她主要负责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解答学科疑问。同时,为寓教于乐,她精心组织手工折纸、绘画等趣味活动,如在折纸课上带领孩子们制作彩纸奖牌,绘画活动中鼓励自由创作,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获得社区和家长好评。于高雨涵而言,此次实践并非简单的志愿体验,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成长蜕变,不仅提升了她的沟通协调、组织策划能力,更让她体会到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满足感。她的辛勤付出,正是“青鸟”学子积极投身实践的生动写照,而“青鸟计划”则如同一座坚实桥梁,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

基层服务磨意志,青春践诺暖社区

实践成员:2023级历史班 王曦悦 

历史学院王曦悦同学在暑期“三下乡”中,主动到所在街道社区报到,独立承担公共区域垃圾捡拾与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她不畏酷暑,手持垃圾夹,携带环保袋,一一拾起塑料瓶、烟头、纸屑等,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段深入基层的独自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意志,更让她坚定了“以小善汇聚大爱,为社会点亮微光”的信念。她以朴素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为炎炎夏日中的社区带来一抹清新,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在志愿服务道路上成长与奉献的青春风采。

青鸟归巢实践路,不负韶华少年时

实践成员:2024级历史班 郭笑含 

2025年7月至8月,历史学院郭笑含同学在聊城市东阿县新城街道曹植社区参加了为期3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暨青鸟计划个人暑期实践活动。实践期间,她主要负责辅助宣传相关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和工作人员共同撰写社区报告、总结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并撰写文章等。郭笑含表示,此次工作体验不仅提高了她公文撰写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更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中把握细节的重要性。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数字,都连系着实实在在的万家灯火。对郭笑含而言,这次实践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社会课程”,不仅让她在贴近现实工作的同时收获了成长,也坚定了她未来继续向家乡与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从防溺反诈的安全守护,到乡村振兴的温暖帮扶,再到个人实践的点滴奉献,历史学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以多样形式践行着青年责任。每一次行动都凝聚着对社会的深切关切,每一份付出都彰显着“学史明责、史志不渝”的初心。未来,相信更多历史学子会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以专业素养服务社会,以青春力量助力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多属于青年的担当篇章。

上一条:青春践履显担当,实践筑梦启新程|历史... 下一条:承红色基因,践青春之责 | 历史学院“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