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号上午,历史学院李涛教授的《<大学>经典释读》研究生观摩课于博学楼207教室开讲,课堂以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马主任主持观摩课,各人文社科学院均有教师参与了此次观摩课。
观摩课伊始,李老师概括性的讲述了《大学》这一经典著作的“三纲”和“八条目”,由格物致知到诚意修身,再到治国齐家平天下,达到“明明德”和“新民”,止于至善。这为课程的下一步展开做好了铺垫。
课上,同学们认真自我思考后向李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同学提到从宋朝开始人们对于内圣和外王的不同态度的问题。李老师从礼法并举的角度,论证了人的修养可以从外在的规范性转化内在的自主性,强调了个体的修身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有同学对儒家基础是否随时代变化而提出疑问,李老师便清晰地勾画了儒家基础的发展路线,概括了宋之前的儒学侧重于词章考据之学,宋之后的儒学则侧重于义理之学的这一特征。还有同学对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关注,李老师通过一些例证来表明儒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李老师用“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来表明道其实离我们不远,我们每一个只要愿意努力学道、为道,道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将道看得很遥远,那实际上是自己远离了道,“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
李涛老师的授课,采用提前布置阅读书目与作业、同学们提前预习并思考、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更使得同学们能够深入思考,将课堂效果最大化。胡铁汉同学在初次提问、李涛老师给予了回答之后,又连续两次向李涛老师提问并进行讨论,随着一次一次的讨论,就把讲授的问题推向深入。
课堂最后,各学院老师就本次观摩课进行了交流,对李涛老师授课的课堂效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达到了“金课”标准。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通过李老师对同学们所提问题的深刻解答,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颖的授课形式使不同的思想在一起擦出了火花,引领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了解文化,诵读经典。
课堂结束后,研究生院督学郭翠老师对李涛老师的授课给予了评价和总结,指出李涛老师的授课具有激情,能够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上的讨论与互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果;并指出,这样的授课方式值得推广和其他老师借鉴。
赵伟副院长最后做了总结。赵伟副院长首先感谢研究生院及郭翠老师对于历史学院研究生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感谢各人文社科学院的老师能够来参加这次观摩课,并对观摩课提出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赵伟副院长说历史学院一直极为重视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学院也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研究生课堂的效果与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希望研究生院能继续给予历史学院研究生工作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