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文苑 / 浮山春秋 / 正文

我院院刊《浮山春秋》第一期

时间:2019-10-10 作者: 点击:[]

 

指导老师 : 刘雪卿

主编 : 贾秀羿

副主编 : 曹  悦

文编 : 王昌晟 黄璐璐

鲁宇航 孙  翔

编辑 : 金  晴 李丙南

李玉洁 王艺睿

投稿邮箱 :lsykfscq@163.com

 

学院动态

三月概况

1. 我院召开学生党支部大会

    3月5日,我院于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历史学院学生党支部大会。本次会议对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进行了民主评议与工作年度总结,并就学院学习与安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与党支部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2. 我院同学参加义工活动

    3月10日,我院2018级部分同学前往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参加义工活动。同学与老人亲切互动,欢声笑语撒满了整个活动室。此次活动切实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给老人带去温暖的同时各位小义工也从老人身上学到很多,受益匪浅。

3. 三八妇女节环“小麦岛公园”健身健步活动

    为促进活力、和谐的学院建设,加强同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庆祝三八妇女节,我院工会组织教职工于3月13日下午参加环“小麦岛公园”健身健步行活动。伴着秀美的春景,老师们热情高涨,一路上谈笑风生,最后合影留念。 

 

4. 我院学生参与学校跳绳比赛

    3月22日下午,我院学生在西院操场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本次比赛分为大摇绳、单人计时跳绳、多人五分钟内接力竞技跳绳,我院学子积极报名,斗志昂扬,在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展现出积极进取的青春活力。

 

 

四月概况

 1. 2016级历史专业学生考研动员及指导座谈会

    4月4日上午,我院于德润楼404会议室举行2016级历史学专业学生考研动员及指导座谈会。马斗成院长对当前考研大形势、我院19年考研状况、我院未来研究生招生计划进行了简要分析,各位老师现场答疑解惑,给予同学们建设性的意见,极大地帮助考研的同学确定考研目标。

2. 我院师生前往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教研活动

     4月9日,我院李传军副院长与王峰、孟鸥两位老师带领我院学生前往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同课异构”公开课的观摩与学习。两位老师先后以不同的模式与结构展示同一课题内容,体现了多角度的教学设计。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院同学受益匪浅。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基础教育中学名校的合作,促进师范生从教能力核心素养的提高。

3. 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班开班仪式与首次课程

    4月25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历史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仪式和开班第一课在德润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党课学习,激励在座同学努力增强党性与综合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早日成为党组织优秀的一员。

 

4. 西南大学陈宝良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4月25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宝良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从士大夫到知识人——明清以来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的学术报告。

 

 5. 我院成功举办首次“浮山雅集·青岛大学史学沙龙”

    4月25日,历史学院首次“浮山雅集·青岛大学史学沙龙”在德润楼401会议室成功举办。今后我院要立足学术前沿,广邀校内外优秀学者、文化专家、企业界人士参与,注重文史哲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碰撞、融合、涵化,研究高深学术,激发思想火花,创新科研p路。将沙龙打造成为岛城知名的史学高端学术品牌。

 

 5. 走进青岛市博物馆

    为纪念青岛大学办学110周年,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增加我院同学们对青岛历史的了解,4月28号上午历史学院组织学生参观青岛市博物馆。通过对各展馆的参观,同学们了解了青岛的发展历史,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增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五月概况

1、我院主办“觅得青春赋华章”新媒体大赛

    5月8日晚,由共青团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会承办的“觅得青春赋华章”新媒体大赛决赛在德音楼606教室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初赛以“我与青大”为主题,参赛选手从“初见”与“春”两个内容进行创作。经过激烈角逐,在报名参赛的二十余位选手中,九名优秀选手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最终,历史学院的王若昕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2、我院学生参加校运动会

     5月10日,青岛大学春季运动会拉开序幕。我院学子奋力拼搏,参加了100米、1500米、迎面接力、跳远等十余个项目,并斩获精神文明奖。此次运动会,同学们踊跃报名体育项目,拉拉队奋力呐喊,文艺部编排了啦啦操并对外巡演,体现了历史学子昂扬向上的斗志与笃志拼搏的信念。

 

3、我院举办教师技能大赛

     5月16日下午两点,我院教师从业技能大赛于德音楼303举行。2016级历史系11位选手参加比赛。本次比赛采取抽签方式,11名选手依次分别上台,根据精心准备的课件材料,将所讲述的课程内容有条不紊的娓娓道来。选手们还细心搜集了图像史料、文献史料,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板书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讲述的内容全面、详实的展现出来,过程完整、表述明确,展现出了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教学水平。在每位选手讲课结束后,张永梅、戚金鹏两位老师都会对选手的表现作细致入微的点评,给出建议,帮助他们改正不足。

 

 

4、我院举行三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四月份以来,我院组织了多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院党委领导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剖析当前改革开放局势与任务,明确党员责任与组织原则,为我院入党积极分子献上了一套思想大餐,坚定了同学们的信念。

 

5、书画展

    在建国70周年暨我校办学110周年之际,为响应学校号召,展示我院学子爱国爱校的热情与活力,我院于2019年5月28日在德音楼一楼大厅举办学院书画展。

 

6、毕业论文答辩

    5月30日下午1:30,我院2015级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在德音楼314、315、303、320、419教室举行,我院全体老师参与答辩。

 

 

六月概况

1、我院举行学生会换届竞选

     6月2日下午2:00,我院学生会换届竞选答辩在德润楼404会议室举行,我院第一届学生会主席团及各部门部长副部长出席答辩。4日,竞选结果经院学生会换届工作会讨论后公布,第二届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会正式成立。

 

 

2、举办多场考研与就业主题活动

     随着六月毕业季的到来,我院举办了多场考研与就业讲座,多位优秀本科毕业生与硕士毕业生情系母校,分享了自己在考研与就业方面的经验,为在校同学提供建议,指引了大家前进的方向。

七月概况

 1. 我院学子参与“服务西部”计划

     6月27日,青岛大学举行了“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出征仪式,来自六个学院的七名同学,即将前往广阔的西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历史学院研究生李晓燕同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毅然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

2. 历史学院研究生学术周

     为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培养质量,深入了解史学研究前沿,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2019年6月26——28日,我院举办了研究生学术周活动。举办此次活动为推动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我院高端学术报告

    7月4日——12日,历史学院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师生带来九场精彩绝伦的高端学术盛宴。同学们仔细听讲、认真记笔记,不仅开拓了新视野,更创新了历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提高我院历史学习研究的整体水平。

历史学院高端学术讲座

(1) 十八罗汉的起源与流变

    7月4日上午,我院王鹤琴副教授作为历史学院高端学术报告第一场“十八罗汉的起源于流变”主讲人,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高端学术盛宴。王鹤琴老师以史料为基础追寻罗汉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浩瀚的史书文字记载中搜寻相关记载,向同学们阐述十八罗汉不是外国传入物而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此外,王教授还关注罗汉的动态发展,向同学们展示了当今中国佛教界十八罗汉的新发展。

(2)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与宗教哲学

    7月4日下午,我国著名宗教学研究专家张志刚教授应邀在德润楼401作“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与宗教哲学”的学术报告。张志刚教授围绕着“宗教为什么会成为全球问题”、“如何认识错综复杂的宗教现象与如何认识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如何辨证认识宗教作用的两重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享。讲座结束后,张志刚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整场报告会持续了3小时。

(3)论初期佛教对形而上学的态度

    7月5日上午,我院特聘教授林乾在师范学院报告厅主讲“论初期佛教对形而上学的态度”学术报告。林教授全程用英语讲授,运用易懂的佛教故事深入浅出将晦涩的哲学道理剖析简化,一点一点地带同学们了解早期佛教中“形而上学”的影子。林教授特别说明佛教里没有形而上学体系只有形而上学态度,而且主要目的和重点还是实用主义。

(4)运河学的学科构建与史料运用

    7月5日下午,我院特邀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教授在师范学院报告厅作“运河学的学科构建与史料运用”学术报告。吴欣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讲解运河学学科建立的背景、内容、意义,同时针对在座学生概述运河历史演进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运河文献资料的整理、搜集和运用,尤其是民间文献的资料运用问题,可以与胶东研究在理论及方法论上形成对照。吴欣教授呼吁在座的师生发挥主动性对文化和故事进行挖掘,把自己的融进历史。

(5) 山涛、羊祜与晋武帝朝之政争

    7月8日上午,我院邀请我校杨恩玉教授于师范学院报告厅作“山涛、羊祜与晋武帝朝之政争”学术报告。杨恩玉教授是历史学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在本次学术报告中,杨教授破旧立新,通过仔细研读史料他发现羊祜是司马氏的心腹和篡权建晋的佐命功臣,山涛也是司马氏的功臣,基本上中立于朝,随波逐流,推翻前人认为的晋武帝朝政争是高门士族与非世族、亲司马氏派与亲曹派的斗争,他认为是奸佞派与忠直派的斗争,而且山涛、羊祜二人并未参与其中。杨教授这种破旧立新的史学研究方式对在座同学创新学习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6)《周易》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我院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教授莅临本次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张涛教授在本次的易学交流分享中展示了易学在当今社会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周易》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历史影响至深至远。《周易》中天人合一、太和中正的和谐理念,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居安思危、慎终敬始的忧患意识等,都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心理和价值观念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7)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变迁

    7月11日,我院邀请到了张士闪教授做本期的学术交流报告,张士闪教授担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和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礼与俗是理解中国的内部的独特视角,礼俗传统在现代社会的逐渐失落,需要当代学术活动应密切参与并与传统礼俗进行互动,才能活水源源不断使传统礼俗焕发生机。张士闪教授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深度解析了礼、俗与礼俗互动与中国文化政治等各层面的关系与影响,他主张从中国政治传统智慧出发、以全球文明为视野汲取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彰显传统礼俗的价值。

(8)释放压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7月11日下午,在德音楼阶梯教室青岛市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冠军老师用诙谐幽默的演讲展开了本期主题为“释放压力,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学术交流与分享。王冠军老师从事精神与心理卫生工作二十八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加坡PSB国际管理学院学习王冠军老师在报告交流向同学们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危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压力及其管理与应对技巧;心态与命运关系等,指导人们科学释放压力,有效提升幸福感。同学们在王冠军老师幽默的交流方式还有科学的减压方法中,受益良多。

(9)考古学与古史重建

    7月12日,在我院德音楼116,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在本次的考古学与古史的学术分享中,通过著名的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的经历和故事,来阐述了考古学的发展和历程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和古史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方辉教授对考古和古史研究的学术交流,令人颇觉震撼并且获益匪浅。

 

4. 我院承办泰山学术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文明建设”学术会议

     7月6日——8日我学院承办的泰山学术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文明建设”学术会议在青岛蓝海大饭店隆重召开。研讨会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重要成果。

 

 

 

5. 我院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教学技能比赛中载誉而归

     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中,我院收获颇丰。我院2016级历史系学生徐悦荣获大赛二等奖,我院教师王峰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为我院以后参赛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暑期动态

 

 1、三下乡 |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赴临沂市费县公共史学考察实践团

 

    公众史学对于充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公众史学合理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我院2017级刘涵、高凌飞、曹予馨、山淼、姜艺五位同学在孙世平、刘雪卿二位老师的指导下赴临沂市费县进行了公共史学考察实践活动。

实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结合临沂市公共史学的发展现况,对临沂市公共史学发展模式进行调研。运用公共史学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沂市公共史学发展战略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二是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内容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王富小学的同学和老师们分享,让他们体会到公共史学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次“三下乡”活动的考察与传播两个环节,通过成员的相互配合,都得到了圆满完成。研究不应只停留于纸上谈兵,更应与人民群众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公共史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考察团对临沂市的公共史学发展状况有了全面而又深入的认识,在实践环节中,他们与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在同学们的眼中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希望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能够投身到教育中来,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乡村振兴添一份力。

 

 

2、三下乡 | “筑梦手拉手”聊城教育关爱服务团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基础教育较快发展,农村接受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近几年农村乡镇地区的教育究竟是如何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由历史学院、师范学院、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的李玉涵、张文进、赵颖、董树恒、李天娇、于炳岗、任宇璇、罗沐奇、赵恩惠9位同学组成的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我院刘雪卿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服务与关爱的目的,在课堂、班会以及课外活动中,向孩子们传播爱。

一、支教

    6月29日,团队顺利抵达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翰林学校,团队结合莘县当地的实际教育情况,分为两小队,针对不同的班级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重点为同学们开展了暑期安全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读书交流活动以及垃圾分类等班会活动。除此之外,服务团成员还对学生开展了英语、数学、语文的部分讲解,以及与学生进行了包括文艺体育在内的课外活动。

二、留守儿童调研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工作,社会教育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平均等原因导致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同时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他们特别渴望亲情;另外外出务工人员的父母也由于身体,经济等原因也留在了家中,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较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各种疾病。

    农村中小学生,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在不断总结完善中完成了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使我们对基层教育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与同学们的学习交流与实践互动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推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材以及奋发有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队员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促进了队员们全面的发展。

 

 

 

 

3、三下乡|历史学院赴福山老年公寓采集口述史料、义务帮扶志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年人与老年生活,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响应总书记号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工作,弘扬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2019年七月上旬,我院师生共29人组成“义工小分队”至青岛浮山老年公寓进行志愿者实践暨“青岛大学历史学院赴福山老年公寓采集口述史料、义务帮扶志愿工作”。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收益匪浅,在给老人带去温暖的同时,老人们身上岁月沉淀的气质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也给了同学们丰厚的收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过程中,我院将更加关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坚定不移把握“历史人”的初心,积极投身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时代洪流之中。

 

4、三下乡|青岛大学听海教育关爱服务团

 

    2019年7月13日,由青岛大学听海读书会的15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听海”教育关爱实践团队踏上了与青岛市李沧区阜康市民中心合作展开的“兴趣特长夏季班互动”三下乡活动。

    阜康市民中心分设的翠湖小区读书屋和沔阳社区阅读中心。翠湖小区的书屋并不算大,可藏书满橱窗明几净,也是孩子们暑期学习的好去处。而沔阳社区则设施齐全多次获得青岛市市民读书中心的称号,孩子们学习和读书的热情也极为高涨。市民读书环境的优化和孩子们对于读书的兴趣,无不展示着青岛的社区教育的提升和优化。

    为活动准备的物资和教具不多不少,却考验团队的力量。烈日炎炎的夏日即使两手轻松,也会汗流浃背,更别说还要组织和协调好道具和人员安排,经常会有队员需要两地来回奔波。即使有很多不便,却因有组织、有团结、有精神的团队力量让我们克服了困难。

   本以为遇到了一批陌生的孩子会有些尴尬和无所适从,可是阅读中心负责人的热情和孩子们对于学习和知识的新奇让队员们都感受到了熟悉和亲切。孩子们稚嫩的面孔勾勒起童年的回忆。他们的腼腆和执拗让课程开始虽然有些开展缓慢,但随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距离也在一步步拉近,才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真正的一面,他们是祖国未来的骄傲。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够应对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不辜负孩子们和团队队友的一片真心,也为了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欢乐和更好的激发他们读书学习的兴趣,由此,“听海”教育实践队的三下乡筹备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不管是有期末复习的压力还是抽出日常的时间,每个队员都时刻筹备自己的教学计划。“听海”团队尽心尽力从不懈怠,去用心地雕磨每一个细节。团队分工明确、擅于观察与感受,在记录日常与孩子们的互动和教育中体现了队伍的成长和坚持。

 

 

 

 

 

           选文刊登

 

 

小评红楼----平儿的智慧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2019级人文创新班  秦梦箫

    

    贾府里仅是主子就四代,更别提丫鬟了,像一级的袭人、晴雯,二级的四儿、小红,在我看来,这其中最会做人的当属平儿。

    曹公在一个丫鬟身上用墨之多之精实属少见,人如其名,这个平儿也真的“平”了。

    一、 平衡主子关系。凤姐的陪嫁丫头四个没了仨,独剩平儿,可见其不一般。平儿地位很尴尬——通房丫头,就是赵姨娘一流的前身,但她没有孩子。关键凤辣子与王夫人不同:逼得鲍二家的自杀、尤二姐吞金,这好歹赵姨娘还在蹦跶啊。但平儿也做到了在老虎手里过日子。首先她对贾琏没什么感情,可能是凤姐强压,但更是对贾琏个人不感冒,所以她既能帮凤姐瞒印子钱,又能帮贾琏藏头发,双方都有人情,都不得罪,更维护了二人关系,符合整个家族的希望。再说大观园里,钗、探、纨三人与平儿共商改革,探春的改革明眼人都知道是合理的,那凤姐是没想到?(能力有问题?)不想改?(里面有猫腻?)此时,平儿在每项改革后都加了一句说:不是凤姐不改,是时机有问题,这改革凤姐完全同意并且早想实施。既肯定三人的能力,又为凤姐护了面子,更平衡小姐与奶奶关系。

    二、平衡仆人关系。凤姐雷霆风行、说一不二,底下人的又怕又气,终是不好的,此时,平大姑娘就是他们讨好的、请求的最好人选了。而平儿此举也是在释放良心,毕竟有些事自家主子过分了。像二姐去世,凤姐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明显在告诉琏二爷:有本事娶就有本事葬,反正老娘打死也不给钱。此处平儿简直是天使,尤二姐生前,叫旁边人不许欺负还给她衣食,死后又拿自己体己给办丧事,贾琏实在是感动的好感爆棚啊。

    三、平衡主仆关系。凤姐是见钱眼开的、任性妄为的,而平儿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必须分寸拿捏得正好,既不让凤姐真动气又让她不小瞧自己。凤姐打平儿时,平儿无疑委屈,听到老太太的话顿时有了面子,不哭了化妆了,在宝玉敢搭话时,明显态度好了,给了老太太、宝玉面子,也体现自己乖巧合体,之后凤姐道歉,平儿也给了台阶,但无疑让凤姐有了内疚。还有,平儿悄悄对鸳鸯说凤姐病了时,话里话外的担忧是装不出的,毕竟凤姐的人前欢笑人后落泪平儿是最清楚的,而凤姐真正信任的恐怕也只有平儿。

平儿也算是善有善报,带着巧姐回了刘姥姥家,让狼舅奸兄计划落空,也算是为凤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可以服从但不可以没有个性,这是平儿的生存之道。在威压下释放善良,在平衡中不失自我,平儿的为人处世值得一鉴。

 

 《烈火英雄》随笔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2019级  王静雯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烈火英雄》,故事非常震撼!

    电影的开始,便是一场肆虐的大火。因队长的指挥失误,一位消防战士牺牲了,这也让当时的队长江立伟愧疚一生,所以在大火再一次来临时,江立伟义无反顾地离开妻儿,奔赴火场。一场殊死搏斗在滨港市码头罐区开始了。

    江立伟,已被降级的东山中队队长,他的心里永远有一场梦魇,但是这一次,他没有退缩。被大火包围后,他把技术员送出去了,假装无所谓地挥了挥手。他成功了,在徒手转动8000圈后关闭了阀门,阻止了A01罐的原油向其它罐区输送,他完成了使命,但他也献出了生命,“我就想活着出去见我的老婆孩子”成了他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可他也向儿子证明了,父亲不是杀人犯。

    消防员也是人,他们也有父母、爱人、孩子,可是当大火来临,他们都会放下手中任何事情,冲在最前面,只为职责所在。

    徐小斌和王璐本该在婚纱店拍摄婚纱照,但是这对小夫妻在接到命令后,婚纱变了戎装。他俩的工作本是消防工作中安全系数最高的工作,但是徐小斌下水疏通进水口时被垃圾缠身,加上原油的污染,他牺牲了。在最后的一刻,他也没有向她告别,“我给你擦干净了,你是不是就起来了”他没能把她摘下的戒指重新给她戴上……

    马卫国,有人说他是幸运的,最起码他活下来了。可是他和兄弟们的命是郑志换来的!他是他的兄,他是他的弟,是可以把自己的命交给对方的兄弟!兄答应替弟看看妈妈,告诉妈妈,她的儿子没有给她丢脸!

    郑志,还有三个月就退伍了,虽然老是吊儿郎当,但是当警报响起时,他还是把鸡腿扔进了鞋里,奔向消防车。“郑志,去抢泡沫!”“是!”此时,抢泡沫就是他的使命。回来看到被大火围住的兄弟们,他没有跑错方向,没有去找救援的他一人扛来了水枪,水枪的冲击使他满嘴鲜血,可是,他坚信“中队有我,有我必胜”。兄弟们出来了,他被大火一点一点地吞噬。最后的最后,他奋力一扔,“给我妈!”。那一刻,我的眼泪如雨般落下,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把生命献给了人民和自己的信仰!他不是怂包!

    最后,终于胜利了!这是所有消防官兵舍命换来的。在马卫国身旁只剩一顶消防头盔,还有一个鸡腿,我相信这是兄在告慰弟“火终于灭了,你看到了吧”,这一夜,无人能眠……

    “消防战斗没有不牺牲的”,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英勇的战士。手被烈火炙灼,消防衣被烈火烧透,头盔被高温烤焦,他们仍以血肉之躯对抗熊熊烈火,这,就是烈火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只有努力尽责,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迷信、盲从与恐慌

——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2017级人文创新班  贾秀羿

 

    叫魂,一个中国特色,乡土气息浓厚的词语。但它的背后是一段明朝时期的颇为有趣和研究价值的历史,而这本书作者正是师从费正清的著名汉学家孔飞力。

    全书围绕“1768年席卷中国的妖术大恐慌”或称之为“叫魂案”展开论述。作者这本书中这样定义这个名词以及清乾隆三十三年的这个事件:“1768年, 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某种带有预示性质的惊颤蔓延于中国社会: 一个幽灵—— 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上盘桓。”

1768年的叫魂案从时空上来势凶猛,蔓延全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大恐慌。初秋,清廷对于妖术的清剿也随之展开。在持续长达几个月的清剿行动中,制造了一系列冤案,戕害了许多无辜无助的性命,终于因为破绽百出而被叫停。

    翻开此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盛世,在当时,大清帝国,这个中国的末代王朝尚未露出衰败的迹象,仍然处在为人称道的“盛世”的顶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解放,看似一片祥和,却在民众意识中隐藏着不平衡发展带来的焦虑,不满以及对社会的敌意,同时还伴随着阶层之间的人口流动。读到这里,我不禁心里一惊。历史,从来不是书本上的历史,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作者这样的描述下,我不禁感受到每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惊人的熟悉感,无论是当时的中国,还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甚至是后来的美国,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表象下,都隐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而1768年的这场中国妖术大恐慌也正是这样的社会矛盾的一次爆发。

同时,“叫魂”的“魂”是一个切面,映射出帝制下皇帝与官僚体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互相依靠又互相斗争彼此猜疑的关系。皇帝需要制度让国家机器有序运转,但又害怕自己被架空被边缘化,为了突显自己的地位而主动打破制度常规,用莫名其妙的小事借题发挥敲打官员。一方面,流传于民间普通百姓中的妖术恐惧;而另一方面,皇帝确信妖术是谋反的烟幕。而对妖术不置可否的各级官员就在这上下的压力中面临着针对他们的“政治罪”。这不禁是我联想起200年后同样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另一场浩劫。

    在整本书是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贯穿其始终的关于明朝政府系统的信息运作而是普通民众在这场妖术大恐慌下的反应。在这一事件下,这个盛世帝国上至一朝天子,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反映出来,黑暗、野蛮、欺骗、懦弱,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人性光茫。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样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透过孔飞力对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观察,原来叫魂叫的是乌合之众的魂,我发现了在谣言传播过程甚至所有的社会进程中群体的可怕,其特点就是盲目而难以控制。在群体中,个人是不会思考的,或者说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群体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妖术”这一术士们专用的武器突然就像“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

    结合当下微博、自媒体盛行,社会舆论激增的现状,似乎每个人都想说上几句,但是每一次社会热点的背后是不是又是一场又一场非专业领域下不明所以的乌合之众的狂欢呢,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五味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2018级人文创新班  王若昕

 

    时光之里,山南水北,行囊中安放的不仅有一路风景,还有这人生五味。

    甜,是来自记忆深处的味道。在我的印象中,最能代表甜味的是家酿的米酒。尽管身居北国,但我们一家都偏好这一口南国的甜香。每次酿酒前,母亲都会把糯米认真地淘洗许久,晶莹细长的米粒在清水中流转翻腾,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模样。之后被封进坛内,随时光起舞,渐成一坛撩人心魄的酒香。米酒在黑暗里孕育它的清明澄澈,在温暖中成就它的醉人醇香。晚秋,将寒风拒之窗外,秉烛夜读人饮一碗此般家酿,会让人在有感于家的温暖的同时,品味出几分岁月静好。

    咸,应当是美食不可或缺的一味。一旦少了盐的调和,纵然佳肴也将索然无味。去年盛夏,曾在布拉格广场旁的小摊上品尝当地特色风味的香肠。一炉火光,一把阳伞,再加上一位身材健硕的店主,即构成了一间简朴的小店。正如中欧人的平实豪爽,香肠的外表金黄,又配以蕃茄沙拉,素纸裹之。其价虽廉,然味极美,金黄的外壳微脆,轻咬一口,内里的咸香就溢于唇齿之间,令人沉浸其中。恰逢当地小雨又起,飘飘洒洒,广场上又无遮挡,游人四散奔离,而我索性坐在石阶上,旁若无人般大肆吞咽,吃相不雅时,倒是也生出几分风发少年意气。在雨中,平平凡凡的咸味演绎出难以忘怀的精彩。

    苦,是太多人不愿提及的味道。我与苦的故事,缘于外公的一杯酽茶。那次不经意的品尝,令我在很长的时间都对茶十分反感。后来,少年人在灯下渐渐少了些玩乐,添了学业的愁思,每当我持笔望纸,而又了无思绪时,就会烧好开水泡一杯淡淡的茶。我喜欢看每一片曾经露水滋养的树叶在热水中沉浮,旋转着舒展开叶的每一干经络。我喜欢让茶叶把杯中的水浸染成淡雅的颜色,令水拥有了灵性与动感。我亦喜欢它那入口生津的苦,稍事即纵的甜。苦,可以析出一杯好茶里每一分阳光雨露,每一轮春夏秋冬。曾有幸,品尝过西湖的龙井,武夷的岩茶,云南的普洱,如牛饮般的我品不出那万种风韵,但其间不变的苦寂却总能深入人心。一束光阴付苦茶,我始终追逐着这份苦涩,爱它草木之气,爱它沉静人心。

    鲜,是一种言语不能道尽其妙的味道。记得汪曾祺老先生谈到过,有些人大概一生也不知道鲜的滋味,我曾一度怀疑,直到与水乡的那碗醇鲜不期而遇。

六月江南,烟雨迷蒙,我迷失在风光旖旎的古镇。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巷,一道道扑朔迷离的光,岁月长河里的沉淀被冲蚀到面目全非。我彷徨中走到桥头,那有一爿小店,在我看来,他们用一碗鱼汤守住了匆匆过往。千岛湖的胖头鱼本就丰硕肥美,经油烹制后,入山泉水,几片黄姜,些许粗盐,文火慢煮数钟头即成就一道美味。汤极鲜,在乳白汤色中走出了江河湖海的味道,以至于鱼肉竟显得有些多余乏味。守着一碗醇香,在橘红色的暖光下,不觉放慢速度,愈发从容,但听窗外人声喧闹。

    “情”是最独特的一味,它既在百味之中,又游离在百味之外。情为何物?我会说“情”是心情,是情境,是万水千山总关情,是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优雅。然而,今人却更多地把这一点遗忘,对食物来之不易的敬畏,对厨人灶边的尊重都已不复存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快节奏的生活里,有谁还会细细品味,无论食物,亦或是生活本身。

在食物里,我们可以品味出生活带给我们的最纯真的美好。家酿的米酒,随风飘散母爱的芳香;欧陆的香肠,让人在风雨中体味美好;早春的清茶,令人唇齿留香,久久难忘;水乡的醇汤,唤起流水江南,莺飞草长。情之一味,告诫我只有守住内心,才能从容笑对外界浮躁。红尘不乏佐料,百味繁华,有的只是寻常。

    五味是一支岁月的长篙,撑起扁舟载我远航;五味自是一番难言滋味,才下舌尖,却上心头。                              

 

 

读《岛上书店》有感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2015级历史系 刘莉

 

    一开始读这本书因为它夺人眼球的宣传——“25国读者含泪推荐,一年之内,畅销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等25国!感动全球千万读者的阳光治愈小说。”

虽然可能有出版商夸大吸引读者的因素,但我认为能或者是敢这样宣传的,这本书特不会太差,索性就看了下去。

    刚开始读起来有些许疑惑,这是讲了什么?!但是基于之前腰封上的华丽介绍以及大红加粗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又驱使着我将他赶紧读完。

    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艾丽斯岛的惟一一家书店。店主A.J是一个性格古怪却又对纸书尤其是短篇小说有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执拗的偏爱的人,爱妻因车祸去世之后,他终日酗酒,一度沉溺于怀念爱妻的伤感中,书店的业绩也降到了谷底。可是上帝并没有照顾到这个已经非常可怜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惩罚这个不相信他能力的人(因为他没有宗教信仰,他只相信他所读的书),最宝贵的一本书不见了。就在AJ感觉生活无望的时候,书店却意外的给了他一个惊喜——一位被母亲抛弃在书店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到来带动了很多好奇的游客前来观看这位脾气古怪的店主如何去带一个小孩,也就带动了店里的生意,使得很多原本不爱看书的人爱上了看书。

    孤僻的AJ救养了小女孩玛雅,但小女孩却使AJ从一个只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书呆子变得开始能接受外来的世界,释放了自己的内心。小女孩也成了链接爱丽丝岛人们,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业务员阿米莉亚的纽带。而书也给AJ带来了与阿米莉娅的爱情。

    看完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只是感觉到像是有一股暖流通过心脏。有一种世界很美好的感觉,觉得一切都好像充满了希望与美好。并且书在第二部分整体的感觉也改变了,变得平凡却又很温暖,没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情节,就是用平常的文字记述了一个父亲眼中他可爱的小女孩的成长,让人不自觉微笑,温暖人心。

    这本书在另一个方面也是提倡人们多看书,多读书,书能给我们带来救赎,带来慰藉,带来智慧,带来爱情,也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文中也提到了人感到孤独的问题。孤单是因为“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所以读书,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读书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就我而言,我感觉读书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对这个社会多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对自己的反省,不在随波逐流,自己可能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也不要让这个世界过多的改变了你。

 

书画作品

   18级历史班 冯琳

   18级人文创新班 冯赟

   17级人文创新班 贾秀羿

 18级人文创新班 鲁畅

     18级历史班 刘昱含

     18级历史班 任文倩

 

 

 

学术前沿

 

新书推荐:

《民国的“失传”——清末民初中国革命再阐释》

沈洁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本书以“印刷”“族群”“规训”为关键词,重新审视清末民初中国革命,讲述其另面的源起、脉络与纵深。从甲午到辛亥,清末知识人的持续激进化,废科举导致的身份位移,新式媒体混杂着国族、种族话题的鼓荡,在印刷工业的扶持下,思想汇流为思潮,推动制度改革、政治迁易。革命因思想、舆论汇聚而来,亦因之众声喧哗,矛盾丛集。而现代政治的确立,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形构及对他者的规训,国家政治的仪式化运作、民众的日常生活、社区历史记忆构成复杂的权力网络,其中的博弈、妥协与交融构成中国现代国家确立的曲折过程。

摘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rgMUYXltRdHSlVtiuWwwA

 

上一条:我院院刊《浮山春秋》第二期 下一条:浅析文明中心观之于国门渐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