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历史建筑,小鱼山名人故居,纵贯青岛的胶济铁路,莱西姜山镇的第一个党支部,西海岸农村的新风俗,……当青岛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经纬,被定格在一个10分钟的微视频里,同学们亲自出镜,担当讲解员、导游员、文化员,一门疫情期间的网课教学立马活起来了。这就是历史学院金霞老师开设的《青岛城市史》课程期末考核新探索——“我眼中的青岛城市记忆”微视频作业。
《青岛城市史》是面向历史学院三年级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实践课程改成了线上教学。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原来的课程考察实践环节,又可以适度开展了,但又不能采取原定班级集体考察的形式。金霞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动脑创意,一改课程以往线下开卷考试的形式,采用了更鲜活、更多样的考试方法:针对历史学院师范班同学都是青岛本地生源、涵盖青岛所有区市的学情,由学生以“我眼中的青岛城市记忆”为题,拍摄微视频或撰写调研报告,在五月底返校后做课堂展示,最终形成“以学为中心”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
同学们利用在家课余时间,实地调研考察,用自己的镜头讲述青岛城市故事。如赵颖同学乘坐青岛最美公交468路讲述青岛沿海一线多个景点的前世今生,领略青岛城市的发展变化;高凌飞同学以青岛火车站为中心讲述百年胶济铁路的变革;孙兆慧同学亲上崂山北九水,拍摄讲解崂山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刘红丽同学实地考察了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缅怀先烈,体验革命历史文化,用专业知识探讨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曹悦同学考察了即墨泥老虎的艺术特色以及创作过程,展示了浓郁的地方文化;邓林同学以两项改变生活的产业:蓝莓和茶叶,讲述青岛西海岸宝山镇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变化……每一帧镜头都饱含深情,体现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热爱;每一幅画面都蕴含深意,体现了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历史思考。
寻访历史遗存,追寻历史的脚步,相信每一位同学在完成作业的时候都会激起内心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深深眷恋。为了鼓励学生,金霞老师还自费采购了城市明信片和笔记本作为课程结课的纪念。
《青岛城市史》是历史学院获批的青岛大学“以学为中心”第二批立项的社会实践课程,课程努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师生合作,学生深度参与课程教学过程的塑造,体现开放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博物馆、展览馆、历史街区和历史现场,体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同时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