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教师单荷君在《抗日战争研究》2025年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近代日本对青岛的土地侵占问题探析(1914—1937)》。
文章指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通过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
逐步推进对中国华北地区的控制,青岛作为重要战略据点,成为日本官方及民间资本投资的重点区域。在华北诸多城市中,青岛的日侨群体规模最为庞大,日本在此享有的“特殊权益”尤为突出。其中,土地特权不仅是日侨在青岛立足,从事政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亦是其长期维持优势地位的关键保障。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大规模获取土地成为其重要的战略举措。日本通过有计划地接收前德国官有地产、收购私有土地及填海造地等手段,为其长期控制和势力扩张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日本军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协同推进土地占有,所得土地被优先提供给日侨,这不仅直接促成青岛庞大日侨社群的形成与巩固,也成为日本经济势力在此扎根并排挤他者的关键依托。即便在1922年青岛主权交还中国后,日本依旧视土地控制为维持其“特殊权益”的核心手段,一方面利用《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攫取、保留了大量土地的租借权,另一方面则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与抗议,强行维持对所谓“日侨私有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尽管中方持续进行反制与斗争,但在日本的强力压制下,收效有限。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历史学术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