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级教师(历史)工作坊青岛市工作坊主题研讨活动
4月26日下午,山东省特级教师(历史)工作坊青岛市工作坊主题研讨活动在历史学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由青岛市教科院高中历史教研员范蕴涵老师主持,青岛市高中骨干教师参会,历史学院李传军副院长、纳春英教授、王鹤琴副教授、陈静博士、高明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宫振胜教授和我院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研讨会围绕着历史学科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深度研讨。
宫振胜教授围绕“批判性思维”作了精彩的报告。宫振胜教授引经据典,从现代批判性思维的三大特征展开,倡导培育探究、实证与辩证精神。“批判性思维绝不只是否定和质疑,还包括仔细思考,基于思考后的合理批判、合理否定才称得上是批判性思维。”宫教授短短几句话就打破了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的传统认识误区。
宫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理性,建议各位教师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语言代替模糊的笼统的语言,鼓励课堂问题探究,重视对思维的培养,从而培养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人才。宫教授特别强调,历史高阶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历史本身,只有基于历史知识,结合批判性思维的模型,才能更好地探讨历史学科如何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随后,纳春英教授、王鹤琴教授、高明老师也围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教育交流了各自的认识与感想。
之后,李传军副院长提出了一个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他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倘若将高阶思维与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会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会议的最后,范蕴涵老师对宫教授的报告作了总结和反思。相信以批判性思维为统领,以历史学为载体,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的历史教学都将会更有方向,更加聚焦,更好地带领学生走向高阶思维。
文案:李玉洁
图片:李玉洁 刘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