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报告系列报导
2018年夏季学期第8期
专家简介
李 涛,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口述史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科技史和中国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兼任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项。出版学术专著 2 部,教材 1 部。在《道德与文明》《档案学研究》《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
报告摘要
慎独是中国传统儒学的一种重要修养工夫。朱子在理学体系下对慎独工夫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在介于心体已发未发时、欲念萌动的人心之“几”阶段,是人心最容易堕入欲望泥潭的危险时段,亦是道德修养中最难且最需要戒谨的时段。朱子在诚意视角下,以“审其几”为慎独功夫之要,防人欲于未然,存天理之本然,对传统空间意义上的“慎独处、独居之所为”外向型修养工夫进行了由外向内的纠偏。
首先,李教授指出人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人一般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人有两种本性:道德本性和生理本性,这导致了人善善、恶恶的同时,又有好色、恶臭的特点。因此从普通人到圣贤的过程是十分复杂而曲折的。
传统的慎独观,以
郑玄释说
和孔颖达的诠释为代表
,慎独,就是要
谨慎自己
在独处之时谨慎自己的行为,小人以为自己独处之时所做的事别人看不到,所以肆无忌惮。
其次,教授指出朱熹对“慎独”的理由
诠释
是,“独”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人要在独处之时,知为善以去其恶,不能靠他人所监督而做君子之行。古语
孔子曰:“
为仁由己
”
,君子需自律,而不仅仅止于他律。君子需“遏人欲之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
最后,教授在诚意视角下理解朱子的慎独工夫。朱子认为,“诚”就是性、天理。诚是心之体,意是心之发。真正做到诚意,就要在几微之间找到善的存在点。
,
即要做到慎独。因为自己的内心、所做之对错,只有自己才最为清楚。朱子慎独工夫的要义,在于谨戒心体已发未发的人心之“几”阶段,防人欲于未然,存天理之本然。此时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人心最容易堕入泥潭的危险阶段,亦是道德修养中最难且最需要戒谨的时段。这是朱子对传统空意义上“慎独处、独居之所为”外向型修养工夫所进行的由外向内的纠偏,对我们正确儒学的慎独工夫具有重要意义。朱子虽然强调慎独,但是并不是忽视道德规范,朱子认为通过外在规范的性约束、遵守,通过习惯的培养,能慢慢转化为人心的自觉。